- 今天是:
景區介紹
1、簡介
龍王廟行宮原名“敕建安瀾龍王廟”,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下榻此處,故又稱“乾隆行宮”。省文物部門專家多次對龍王廟行宮進行考察和論證,認為“龍王廟行宮”是全國眾多乾隆行宮中規格較高,規模高大,保持較為完好,且具有較高價值的清代北方建筑群。2007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。2012年-2013年投資7000余萬元,新建了乾隆下江南大觀園、整治外圍環境,重新進行內部布展,使龍王廟行宮主體得到更好保護,豐富了游覽內容,深化了歷史文化內涵,也擴展了休憩空間,提升了整體景觀質量。2014年6月,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,龍王廟行宮成為宿遷地區大運河上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。
2、文化內涵及特色
龍王廟行宮旅游景區,是一個以文化古跡和人文景觀為主要載體的歷史風景名勝區,其主要活動項目有四方面:
一、游覽皇家建筑群
皇家建筑群,是龍王廟行宮的主要特征,是歷史文化核心的體現。整個建筑從南向北,有古戲樓、河清、海晏牌樓、山門、御碑亭、鐘鼓樓、怡殿、東西配殿、龍王殿、東西滾龍殿、靈官殿、東西宮、大禹王殿、東西御花園等。這些建筑內有水神雕像、有文物藏品、有歷史遺存文化,內涵豐富,視覺效果明顯。
二、觀看古裝地方戲
龍王廟行宮建筑群中軸線的最南端,為古戲樓。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下榻此處時,在此欣賞過皂河地方戲劇——柳琴戲。景區建成對外開放后,為了弘揚民族文化,增加景區的活動項目,專門組建了龍王廟行宮柳琴劇團,每天定時在“行宮古戲臺表演古裝歷史劇目”,演奏古典樂曲和民間小調,進一步增加了景區的吸引力,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。
三、舉行傳統龍王廟會
龍王廟行宮有一個傳統的廟會節目——“正月初九龍王廟會”。該廟會有三百多年的歷史,是宿遷地區祭祀水神的重大活動。廟會為三天時間,正月初八為“焰火日”、初九“正祭日”、初十為“朝山日”。屆時,龍王廟周邊的山東、河南、安徽等省的行商坐賈、文藝團體、民間藝人、善男信女均云集皂河,熱鬧非凡。人數眾多、規模之大,居華東地區三十六廟會之首,龍王廟會是龍王廟行宮景區活動項目的重要內容。
四、展示民間祭祀活動
龍王廟行宮是清代乾隆皇帝五次下榻的地方,每次皇帝駕到,廟內都要舉行盛大的迎駕活動。景區開放后成立了“宮廷儀仗表演隊”,定期定時表演“迎駕儀式”,即豐富了景區的文化內涵,又保護和傳承了歷史文化